新闻 & 事件

光学镜头国产化替代加速,市场开启新的成像变革

发布时间: 2020-10-29 11:02

  手机镜头不断升级和创新带来镜头需求继续爆发,Counterpoint预测2021年三摄渗透率将达到50%,三摄四摄成为主流配置直接带来镜头和模组数量需求量的提升。同时汽车智能化,家电智能化,VR/AR等新的领域也给镜头需求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

  预计全球搭载三摄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从2019年的2.3亿部提升到2022年的7.5亿部,未来4年全球手机摄像头出货量CAGR将达到15.3%,摄像头模组市场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受益三摄、四摄等多摄摄像头渗透率快速提升,尽管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平稳增长,光学镜头也将迎来高速成长。

  光学镜头作为电子终端的关键基础元器件,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安防监控、工控等领域。随着新影像时代的到来,镜头作为“设备之眼”在消费电子产品中的重要性日渐显著,已经成为人机交互的重要媒介。近年来全球消费类电子产品需求旺盛,VR/AR的快速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都对镜头的升级提出了直接要求,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光学镜头行业经过不断地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光学镜头处于光学组件产业链的核心位置,产业链包括上游光学镜头原材料(光学玻璃、光学塑料),中游光学元件主要为球面透镜、非球面镜和滤光片等光学元件的制造,以及玻璃镜头、塑料镜头、玻塑混合镜头等的制造,而下游则是光学镜头的应用领域,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运动相机、智能驾驶、智能家居、安防监控等和VR/AR等领域。

  光学镜头的生产主要使用硝材、塑料机械件、金属机械件、机电件等原材料。上游行业所提供的原材料对于光学镜头产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价格因素和品质因素。例如,电子元器件等材料的价格上涨,将会导致电光学镜头的出厂价格上涨;光学原材料的品质若不能达到本行业的工业标准,则将导致光学镜头的品质难以得到保障或者镜头出货量降低。

  光学镜头是价值量较高的光学零部件之一。摄像头模组由数个镜片、VCM音圈马达、间隔环、图像传感器、FPC等组成。其中,图像传感器、镜头、音圈马达是高壁垒环节。在价值链构成看,图像传感器约占摄像头模组的52%,其次是模组(20%)和光学镜头(19%)。

  光学镜头产业链介绍光学模组上游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如光学镜头、CIS芯片、滤光片、马达等。

  国内最大的光学镜头公司舜宇光学科技2018年光学零部件业务收入在50亿左右(占总收入20%),其他主流光学镜头公司收入规模在10亿-30亿之间。光学领域上游零部件公司毛利率普遍较高在20%-40%,净利润率在10%-20%的水平。

  中游摄像头模组。国内最大的光学镜头模组公司欧菲光2018年摄像头模组收入在244亿,舜宇光学科技2018年模组业务收入在200亿左右(占总收入80%)。光学模组业务毛利率普遍10%-15%,净利润率在5%-10%之间的水平。

  光学镜头技术壁垒非常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专利、生产工艺、模具。真正规模量产高水准镜头的企业非常少。

  我国光学镜头起步较晚,在2008年前国内市场一直被外企垄断。当时发达国家的设计与制造水平远高于国内水准,其中最出彩的当属德国和日本。优秀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造就了德国莱卡(Leica)和卡尔蔡司(CarlZeiss)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学巨头;日本二战后凭借高性价比催生出尼康(Canon)、佳能(Canon)、富士(Fuji)和奥林巴斯(Olympus)等知名企业。

  2000年后国内光学行业在国家支持下开始奋起猛追。当前,全球光学镜头产业正向中国转移,已初步打破原有的垄断局面,一批优秀的国产镜头企业开始大放异彩。

  从市场格局看,行业集中度较高,并且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镜头的生存方式要么进行足够的技术积累,诸如大立光、玉晶光、舜宇光学、关东辰美;要么专注于利基市场进行差异化竞争,诸如联合光电、联创电子。大立光是手机镜头行业绝对的霸主,舜宇光学作为国内镜头龙头正在逐渐赶上,此外瑞声科技在混合镜头和WLO领域、联合光电在安防镜头、联创电子在运动相机镜头领域有较强的差异化布局能力,并将逐渐进入消费电子镜头领域。汽车镜头领域,舜宇光学则遥遥领先,市占率全球第一。

  从全球市场格局来看,大陆厂商市场份额不足20%,占比依旧较低,大陆地区公司未来存在较大成长空间。以智能手机镜头为例,行业前五大市场份额超过60%,大立光是手机第一大光学镜头供应商,其次是大陆地区的舜宇光学。

  中国大陆龙头不断向上游延伸,进行全产业链布局,产业趋势加强,龙头竞争力提升!龙头公司进一步深入布局光学产业链,继续向产业链上游进行延伸发展,打造光学领域的垂直产业一体化,加强产品竞争实力。以舜宇光学、欧菲光、联创电子为代表的光学镜头企业持续突破专利壁垒,在高像素手机镜头和车载镜头方面取得持续突破。

  手机摄像头升级沿着2条主线进行:像素持续升级,从最早的11万像素升级到现在数千万像素(比如iphone 11);技术持续创新,沿着多摄像头、高像素、大光圈、长焦、小型化模组方向进化。此外,指纹识别、3D sensing、潜望式/滑轨式结构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据Counterpoint最新报告显示,三摄手机渗透率将在2021年达到50%,也就是市场中一半的手机将配备后置三摄。数据显示,目前三星三摄及以上手机渗透率最高,达到27%;华为则以23%位居第二。而从整体数据来看,市场中三摄手机目前渗透率为15%,在2020年末将达到35%、2021年突破50%。

  2018年华为发布P20 Pro徕卡三摄智能手机(40M主摄+20M黑白+8M长焦),具有超级夜景功能、可以实现3倍光学变焦,使三摄开始成为智能手机新的标杆;2019年华为发布Mate30 Pro四摄智能手机(40M电影镜头(超广角镜头)+40M超感光镜头+8M长焦+TOF),能够实现超级暗光拍摄及超高速摄影,性能媲美专业相机。此外,三星、小米、OPPO、摩托罗拉等手机品牌厂商也推出了四摄手机。

  3Dsensing是智能手机创新的趋势之一,当前正加速向中低端手机渗透。目前实现3Dsensing共有三种技术,分别为双目立体成像、结构光和ToF,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方案是结构光和TOF。其中结构光方案最为成熟,已经大规模应用于工业3D视觉,TOF则凭借自身优势成为在移动端较被看好的方案。

  中国凭借庞大的下游市场需求,成为全球光学镜头最重要的市场之一,镜头国产化替代进程正在加速。随着消费者对高质量拍照、录像的需求日益增加,摄像头模组的进化是智能手机发展的必经之路。伴随着双摄、三摄渗透率的提高,市场将会开启新的成像变革。